::: 林慧瑛:二中將成重災區

作者:經濟日報╱特派記者吳父鄉、汪莉絹、林庭瑤/2014年11月10日

台灣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慧瑛10日表示,中韓FTA即將簽署,台韓產業高度重疊,對台灣一定會有嚴重打擊,其中又以「二中」的「中小企業」與「中南部」受衝擊最大。

林慧瑛正在北京參加2014年APEC年會,聽聞中韓FTA完成「實質談判」,與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義美董事長高志尚、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倫及經濟部長杜紫軍共同召開記者會。

林慧瑛說,中小企業不像大型企業有全球布局能力,能化解關稅貿易障礙,中小企業沒有能力出走,面臨南韓更殘酷的競爭。而且,台灣八成以上的中小企業集中在中南部,她對中南部的中小企業更加憂心。

她表示,台灣有高達97%的企業為中小企業,中韓FTA對台灣造成的衝擊不容低估。一旦大企業出走,留下的中小企業處於競爭弱勢,台灣能提供的就業機會將愈來愈少。

她呼籲,兩岸服貿、貨貿協議要加速進行,避免更大打擊。

經濟部工業局之前表示,貨貿談判四大重點產業中,石化集中在高雄、工具機聚落在台中,汽車零組件則落腳彰化,凸顯貨貿衝擊中南部產業的嚴重性。

工總 台韓將有蹺蹺板效應

中韓昨(10)日宣布兩國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實質性談判,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表示,最多三到五個月內,即可看到南韓產業向上成長、台灣產業向下衰退的蹺蹺板效應。

全國商總理事長賴正鎰則呼籲,最好在明年農曆年前通過服貿協議,更重要的貨貿協議也要趕快確定架構。

金融總會理事長李述德則認為,金融活動的源流,來自於實體的經濟活動,當南韓搶先一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就少了一層機會。

他強調,中韓FTA對台灣金融業的衝擊是漸進式的,如果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腳步跟不上國際潮,包含進出口、外來投資、國人理財活動,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產業界談中韓FTA對台影響

外資 企業恐面臨獲利下修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達成實質共識,外資圈指出,這項協定生效後,加上韓元貶值增進南韓出口競爭力,對台灣產業負面影響不可輕忽。

經濟部的評估是,一旦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威脅台灣輸往中國大陸的產業包括鋼鐵、石化、面板、工具機、汽車、紡織、玻璃等。

歐系外資分析師說,先前因中韓FTA簽署時間還未明朗,外資券商對相關產業的個別公司財務模型中,並未納入中韓簽署FTA帶來的衝擊,目前看來,若屬於受影響產業、與韓廠有競爭關係的企業,恐怕都要面臨獲利下修。

事實上,外資下半年間,已先就產業供需關係、國際匯率變化、市場需求等基本面,針對部分產業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