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FA貨貿,臺灣的抉擇」研討會-會議摘要

「ECFA貨貿,臺灣的抉擇」研討會-會議

時間:104年8月14日(星期五)下午2:00~5:00

地點:臺北國際會議中心102室(臺北市信義路5段1號)

主持人:中華經濟研究院吳中書院長

致詞人:吳中書院長(中華經濟研究院)、游振偉主任秘書(經濟部工業局)

與談人:高朗教授(臺灣大學政治系)、徐純芳資深顧問(全國工業總會)、陳添枝教授(臺灣大學經濟系)、張五岳所長(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林文仲副董事長(力鵬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蘇士光總經理(長春人造樹脂廠股份有限公司)、顧瑩華主任(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參與人員:社會大眾約160人

主辦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指導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壹、   致詞

今天很榮幸有這個機會與大家一同參與「ECFA貨貿,臺灣的抉擇」研討會,在此會議中我們希望藉由跨領域的學者專家、產業先進以及社會大眾的溝通、討論,廣泛的收集社會各界對ECFA貨貿協議的觀點與建言。

在WTO多邊自由化受阻之後,世界各國紛紛走向雙邊的協議,尤其在亞洲地區趨勢更加地明顯,臺灣當然也不脫這樣的一個趨勢,所以政府秉持著「多元接觸,逐一洽簽」的策略,針對各個不同的可能國家都努力地要去洽簽自由貿易協定。

也許大家會問,為什麼要跟中國大陸簽?其實看看進出口資料可以發現,大陸地區加上香港大概占臺灣出口總值的四成,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出口市場,如果我們在這個重要出口市場的關稅競爭上輸給競爭對手國,那相對地就處於一個比較不利的地位,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繼續與中國大陸商談,洽簽貨貿協議的主要原因,目的還是要協助企業在國際上有公平競爭的地位,不要讓企業空有一身好武藝,卻因關稅的障礙失去了競爭力。

期盼在座的各位嘉賓朋友們提出您的寶貴的觀點,與我們一同腦力激盪,為臺灣的下一步提供更明確的方向,在ECFA後續協商談判過程中,成為政府談判團隊的後盾,為臺灣爭取發展的機會與商機,更讓ECFA協商談判的效益能夠實際回饋給社會大眾所享有,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貳、   引言報告

一、   從區域政經環境看ECFA後續協商高朗教授(略)

二、   如何正確看待ECFA貨貿協議徐純芳資深顧問(略)

 

參、   圓桌論壇與談人分享()

 

肆、   綜合交流

一、A君提問:

請問倘若ECFA服貿協議或貨貿協議洽簽後,針對因此獲利的財團及產業,是否有可能拿出一部分獲利回饋給大眾,或做為協助其他弱勢企業的基金。

與談人回應:

就企業而言,本問題的論點值得先說明一下,洽簽FTA後是讓企業跟全世界對手站在公平競爭的地位上,不是一蹴及成可以馬上獲利,因此圖利之說過於沉重。

企業獲利有很多因素,很難去界定企業是因為服貿或貨貿協議簽訂以後獲利多少,技術上不容易操作。每一個人或企業對社會的貢獻程度是不同面向的,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作法都是讓企業自願性去盡社會責任,但不可諱言的,企業要先有獲利才能盡責任,國家才有較多的稅收可做分配,因此環境的建構是非常重要的。

二、B君提問:

ECFA服貿協議或貨貿協議有無簽訂,對我們似乎沒什麼影響,兩岸一樣可以自由進出往來,可到中國大陸工作,在臺灣無法競爭時也可以到中國大陸去開工廠。

與談人回應:

服貿協議、貨貿協議只是ECFA架構的一部分而已,另外還有爭端解決、投保協議及經濟合作等,以企業的觀點而言,如果可以在臺灣生產為什麼要辛苦地離鄉背井到外地去經營,但有時真的是迫於環境限制非出去不可,因為關稅的些微差距將會影響企業的利潤,所以ECFA對企業是非常重要的。

未來若ECFA貨貿協議談得好,除可讓臺商根留臺灣,增加我國人才就業機會外,也會因輸陸降稅優惠,搭配臺灣產業技術及人才優勢,吸引外人及臺商回臺,促進經濟發展及增加就業。

三、C君提問:

不論是ECFA、服貿協議、貨貿協議及後續FTA,加強溝通是必須的,且溝通並不能只限特定族群,全民的溝通更為重要。建議可做一個溝通的平台,將複雜的文字內容透過影音說明讓更多人了解。

與談人回應:

透過各種不同型態溝通作法,以簡明易懂的方式讓不同族群的民眾能更加瞭解、認同,進而支持ECFA貨品貿易協議後續協商進行,是政府持續要做的工作。因此工業局於去(103)年9月建置ECFA貨品貿易協議資訊網站(https://www.ecfagoods.tw),納入相關談判的進程及會議文件,包括今天在現場的討論,也透過貨貿官網直播的方式把訊息傳遞給大眾。我們就是希望多溝通凝聚共識之後一起為臺灣的貿易發展洽簽更多的自由貿易協定,共同為企業找到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