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擺脫韓國威脅 全民總動員

作者:社論/經濟日報

不久前,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朴槿惠會面時達成共識,中韓自由貿易協議(FTA)將於今年底完成簽署;隨後,中韓FTA第12次後續談判於韓國大邱市舉行,積極為在年底前完成簽署而努力。而且,中韓FTA不是架構協議,而是把貨貿、服貿一次到位完成協商,並立即降稅生效,因此對其周邊國家產生的排擠效果將是立即而顯著的。

猶記得2010年4月,當兩岸商討ECFA正如火如荼的時侯,韓國總統在青瓦台召開會議,要求韓國啟動與大陸的FTA協商;沒想到四年後,中韓FTA即將完成,我們的服貿協議卻卡在立法院一年多動彈不得,貨貿協議更是不知何時才能完成協商。

眼看著韓國產品不斷侵蝕台灣產品的全球市場與大陸市場,政府部門與企業界都大聲疾呼,兩岸服貿協議與貨貿協議應該儘早完成簽署並且生效,但是,以現在立法院審查監督條例與服貿協議的消極態度來看,國人幾乎完全無法預期何時可以完成審查。在立法院兩黨持續惡鬥下去,未來不論是否有政黨因此而獲益,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會賠了上去。我們認為,這些只顧政黨利益,而忽略國家利益的政治人物,應該受到全體國民的譴責。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貿易量成長很快,已經成為日、韓、台、東協等國家的第一或第二大貿易夥伴,其中以日韓台的產品在大陸市場上的競爭與替代最為激烈,因此日韓台都很在意與大陸洽簽FTA的進程及可能產生的影響。比方說,7月初,日本貿易振興社公布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估計中韓簽署FTA之後,韓國對大陸出口會增加277億美元,而日本產品將因為被韓國產品取代而減少對大陸出口53億美元,這對日本當然是嚴重打擊。

同樣的,中韓簽署FTA之後,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被韓國產品取代的情況,也相當嚴重。依經濟部估計,去年台灣對大陸出口總值為1,563億美元,其中直接受到中韓FTA衝擊的金額有386億美元,而可能被韓產品取代的比率介於2%到5.4%之間。也就是說,中韓FTA可能使台灣對大陸出口減少31.6億到84.2億美元。

在個別產業方面,以面板產業受到的衝擊最大,去年台灣對大陸面板出口總值達到154.4億美元,同時須繳5%的進口稅,經濟部估計,若韓國面板銷往大陸免稅,會使我們的面板出口減少14.5億到30.1億美元;其次為石化產業,去年出口到大陸95.9億美元,大陸進口關稅為6.5%,中韓FTA之後,預計台灣石化產品出口會減少10.7億到41.5億美元。此外,鋼鐵業出口將減少1.5億到3.1億美元,而紡織業出口將減少1.4億到2.7億美元。

過去幾年韓國已經分別與美國、東協與歐盟等國家簽署了FTA,所以台灣產品的國際市場已經逐漸被韓國所取代。比方說,以前台灣工具機在美國的市占率一直高於韓國,但是2012年2月美韓FTA正式生效以後,2013年韓國工具機在美國的市占率第一次超過台灣,由於台美的FTA不知何時才能簽署,未來台灣工具機在美國市場上要再追上韓國的機會可能是微乎其微。

總而言之,台灣與韓國產品相似度高達八成以上,雙方產品在國際市場與大陸市場上都是高度競爭的。過去幾年,韓國與一些重要貿易夥伴洽簽FTA,已經讓台灣產品吃足了苦頭;現在在大陸市場上,韓國與大陸洽簽FTA的速度又再度超前台灣,怎麼不令人心急?全體國人都應認知此一問題的嚴重性,不但要求服貿協議與貨貿協議早日完成簽署及審查,並且支持政府參與經貿全球化的決心。

日前,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訪時,陸委會與國台辦已達成共識,雙方將啟動共同研究,兩岸如何共同參與國際經濟整合,這是很重要的一步,因為外交部曾表示我們國際參與的三個要件是「國內共識、美國同意、大陸不反對」。

我們目前欠缺的是國內共識,為了台灣經濟,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還能和韓國一較長短,大家一起來督促朝野政黨吧!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